小儿高烧不退需注意,家长千万别把这病误以为是感冒!罕见川崎病,出现这6个征兆赶快就医 |
发布日期:2021-03-16 | 浏览量:496 | 作者: | 来源: |
半个月前,一个年轻妈妈怀里抱着2岁的小宝,走进了桐庐一院儿科诊室。一进门小宝那双红红的眼睛,殷红色的樱桃小嘴,格外醒目。儿科医生一问病史,发热快5天了,一直高烧不退!医生结合查体,对家属说:“目前首先考虑川崎病,孩子需要住院治疗。”医生一边说着,一边利索的开着住院证。“这个月已经碰到好几个川崎病宝宝了……” 近几年,川崎病一直被提起,但大众了解的很少。主要是因为这种病,比较罕见,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。这种病与感冒相似度极高,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,且发病急。发病初期,宝宝常伴随着高热,更要重视的是,如果没有被及时治疗,可能对心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! 今天,我们就来揭开川崎病的“神秘面纱”! 川崎病,因日本一个名叫川崎富作的医生首先发现,故以他的名字命名,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(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,MCLS), 是小儿最严重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。 川崎病的早期很容易与上呼吸道感染等相混淆,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时,说明这次可不是普通感冒,而是川崎来了: 1、发热持续5天或5天以上(包括5天以内经治疗退热的情况),最长可持续2周至1个月。体温达39℃以上,抗生素治疗无效。 2、双眼球结膜充血,没有分泌物。 3、口唇发红、口唇皲裂、杨梅舌、口腔和咽喉黏膜弥漫性充血。 4、多形性皮疹(皮疹的形态有可能多种多样)。 5、急性期手足硬性肿胀、手掌及指趾端充血;恢复期指趾端甲床皮肤移行处有膜状脱皮。 6、颈部淋巴结肿胀,一般在颈部最为显著,直径约1.5cm以上,大多在单侧出现。 在发热大于5天的基础上满足2-6条中的4条即可诊断为川崎病。当然川崎病最重要的是冠状动脉。在心超提示有冠脉异常时,即使未完全满足以上情况亦可确诊。 而对于部分不典型川崎病关注以下几点: 1.卡介苗处接种处再现红斑,阴囊肿涨,肛周潮红; 2.血小板显著增多; 3.C反应蛋白及PCT明显增高; 4.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或心包摩擦音; 5.低蛋白血症。 (重要的事情再次强调,及时行心超检查,多关注冠脉状况。) 那得了川崎病,可不可怕,要怎么处理?针对川崎病,有一套主流的治疗方案是: 发病5-10 天窗口期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口服阿司匹林,防止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。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药物的反应,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等。 如果病情十分危重,可能需要使用到血液净化及血浆置换等治疗。如果出现冠状动脉瘤等并发症,可能使用有双嘧达莫、华法林、肝素等药物。 在孩子发病过程中,家长要特别注重护理: 中低热,可采用物理降温,如果温度是持续在38.5以上,还是应及时服用退烧药。 同时观察皮肤黏膜情况,出现皮疹,且出现指(趾)端脱皮,应保持皮肤清洁,保持床单位清洁、平整、干燥、被褥衣裤轻软。 孩子的指甲要剪短,防止抓伤皮肤。对半脱痂皮者,用清洁剪刀剪除,并一定要避免家人和孩子自己人力撕脱,应让其自然脱落,以免感染。 口腔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,舌乳头突出呈杨梅舌,扁桃体呈轻度或重度肿大,每日口腔护理2-3次,鼓励多漱口。 出院不代表着治疗的终止 家长朋友们不要慌,经过积极的处理,绝大部分预后是良好的,但川崎病的小患者们,出院不代表着治疗的终止,后期的随访跟复诊尤其重要,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孩子出院后1、3、6个月及1-2年需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(包括体格检查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),而有冠脉病变的小朋友们更加需要密切的复诊与随访。宝宝的心脏,再谨慎都不为过。 |
附件: |
上一篇: 喜报!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荣获“全国巾帼文明岗”荣誉称号 | 下一篇: 【献礼建党100周年-乡村振兴 健康同行】桐庐县“前列腺癌筛 |
【 打印此文】 【 关闭窗口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