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U |
发布日期:2022-11-15 | 浏览量:682 | 作者: | 来源: |
【科室概况】 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(ICU)是县内成立最早的危重症疾病救治中心。最初于1997年设立监护病房,集中收治各科急危重病人。2009年搬迁到目前所在新楼病区,总病床数达到17张,年收治病例数800余例。科室是目前县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ICU,学科队伍、硬件设备、技术水平、科教研能力等均处于领先地位。
【学科队伍】 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,目前科室拥有医护人员40余名。包括主任医师1名,副主任医师2名,主治医师及主管护师10余名;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;护理人员中有10位取得重症医学专科护士文凭,另外多名医护人员曾在省级医院ICU进修学习。本团队医护人员基础扎实、技术娴熟,有较强的解决各种疑难、复杂、危重病的能力,目前已成为我院危重病人抢救的骨干力量。
【硬件设备】 科室配备层流设施,有多功能电控病床17张,其中包括单间隔离病房。每个床位均配备独立吊塔及多功能监护仪。拥有各种型号呼吸机近20台,其中包括哈美顿高端呼吸机、德尔格、西门子、PB840迈瑞等高档多功能呼吸机、飞利浦无创呼吸机2台及进口便携式呼吸机3台等,满足各种类型机械通气以及转运危重患者等需求。另外拥有最先进血气分析仪、费森尤斯及旭化成血滤机共3台、ECMO、脑氧监护仪、便携式床边超声机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、电除颤仪、视频喉镜、纤维及电子支气管镜、胃镜、高流量氧疗机、震动排痰治疗仪、脑彩超、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仪、心肺容量监护仪、物理控温毯等一批先进设备,为危重病人的综合抢救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。 【技术水平】 科室近20年来承担着县内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,多项技术均为县内首创。目前我科各级医师均能熟练地进行动静脉穿刺置管、气管插管、气管切开、主动脉球囊反搏术、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、重症超声、肾脏替代治疗等。除开展ICU常规的监测及治疗项目外,在呼吸支持方面开展了床旁经皮气切技术、视频喉镜下人工气道的建立、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及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技术、高流量氧疗、有创及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等项目;在循环支持方面开展了脉搏轮廓心排监测技术(PiCCO),主动脉球囊反搏术;在肾脏支持方面开展了肾脏替代治疗技术(RRT)、血浆置换、药物中毒的血液灌流;在营养治疗方面开展了空肠管留置治疗及营养评估等;在神经重症方面脑氧监测;镇静镇痛技术等。近2年来开展的PiCCO、主动脉球囊反搏及RRT、重症超声等,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(MODS)患者进行系统的功能监测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成功救治了一大批危重病人,获得同行及社会的高度评价。对休克、多脏器功能衰竭(呼吸衰竭、心功能衰竭、肝肾功能衰竭)、ARDS、DIC、创伤、颅脑神经重症、产科重症等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和较高的抢救成功率。 【科教能力】 科室有较强的科研和开展新技术实力。承担市级课题两项,承担和参与的县级科研课题有三项并获得科研成果奖、新技术奖,在国内外医疗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。2010年开始科室与省级医院ICU建立了合作关系,省级ICU专家定期来院开展指导会诊。2021年与市一医院更紧密的合作,促进重症医学的发展;2016年及2021年被评为县重点学科。另外科室还设有独立的远程会诊系统,为疑难杂症、危重症病人开通省市专家远程会诊的“快速通道”,制订最佳诊疗方案,同时开展了MDT、多学科联合查房等措施,让危重病患者得到全面及时的救治。科室全体同仁将坚守生命的“最后一道防线”,永不轻言放弃,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救治服务。
◆ 重症监护室(ICU)楼层位置: 四号楼二楼 ◆ 联系电话:0571-64399745 |
附件: |
上一篇: 感染科 | 下一篇: 老年科 |
【 打印此文】 【 关闭窗口】 |